从一粒谷种到一束秧苗
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当传统春耕遇上数字农业
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阳春四月 天气晴好
最近正是春耕育苗的好时节
西充县仁和镇莲花台村有一座
智能化育秧的“超级工厂”
听说 10位“精英管家”在那里
创造出了万亩良田的生长奇迹
今天 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索
这座育秧工厂的秘密
走进现代化科技育苗中心
一位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小伙子
正是四川农业大学刚毕业的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的研究生
他本是一位“技术管家”
但工厂里所有的活儿 他都能干
刚洗的工作服 上半天班
就已经满是土渍
但他乐此不疲 充满了活力
最近正是春耕育苗的关键时期
育秧工厂仅有10人的小团队
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各尽其力
默契的配合着
整个工厂从早到晚
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早稻育秧 在这儿尽显“科技范儿”
小杨告诉记者
在工厂里
只有通过层层筛选和保护的种子
才会进入下一步的生产环节
沉睡的水稻谷种
每一粒都要经历24小时的杀菌浸泡
才会进入自动化的生产线
覆土装盘后
经过恒温恒湿的暗室培育
出芽仅仅需要两天时间
没有了传统农业的人力消耗
取而代之的
是一群年轻人指尖上
实时跳动的数据
和屏幕上实时更新的参数
在厂房里
还有一位外来回奔忙的女人
叫张晓莉 她本是工厂的后勤管家
但生产线上的调度 她也是行家里手
听小杨说 她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
工作起来 认真细致 头脑灵光
同时也是大伙儿
非常认可的生活好管家
工厂通过科技化的手段
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的育秧流程
每个环节
都有技术人员全程跟踪
现在每年平均亩产可达1100斤~1400斤
后期他们还能对种粮户的稻米
进行烘干回收
张晓莉说
工厂开始运行后
去年有十万的订单
今年已经翻了三倍
现在的每一天
都离收获的季节越来越近
这个科技赋能的超级工厂
也为加快打造全域有机核心区
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厂内
谷种还在不断生长
10位“超级管家们”
全程护航 粮食颗粒归仓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种田
从人工育秧到机械作业
智慧与科技 为农业发展
贴上了更快 更高质量的标签
在铺满希望的田野上
乘风破浪
...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