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官网】 > 自增地方频道 > 南充党建 > 雨天滑倒后昏迷 40天!这家医院用5项关键技术让大叔重新站起来

雨天滑倒后昏迷 40天!这家医院用5项关键技术让大叔重新站起来

发布日期:2025-04-16 09:49 来源:营山县卫生健康局 作者:佚名
点击量:

1744769579168374.jpg

2月1日,冷雨绵绵的下午,50岁的李华(化名)像往常一样去天台收衣服。谁也没想到,湿滑的地面让他重重摔了一跤,这一摔,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jpg

“当时摔昏了,喊醒后他还能说几句话,但很快就糊涂了,连自己怎么摔倒的都记不清了。” 妻子蒋女士(化名)回忆道。

急诊颅脑CT显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生命危在旦夕,家人焦急万分!华西营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连夜为其施了脑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

3.jpg

然而,手术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还面临术后挑战

如何让他从“昏迷”到“清醒”

再到“重获新生”?

一、李华的康复故事

从“昏迷”到“希望”

术后,李华处于“半植物人”状态。在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的精准治疗期间,康复团队为其辅以“促醒套餐”:采取了现代康复训练、感官刺激疗法、针灸、物理因子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经过多学科联合精准治疗,昏迷40天的李华意识逐渐清醒,康复进入攻坚阶段!

此时,面对李华“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言语、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 等巨大“生活挑战”,康复医学科团队为他制定了“医护治一体化”的精准康复治疗方案,展开“多维度作战”。

1.吞咽与言语训练:

利用智能吞咽言语评定系统,帮助他重新学会吃饭、说话。

2.运动治疗:

通过四肢联动训练,逐步恢复肌力和协调能力。

4.jpg

3.手法治疗:

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5.jpg

4.平衡训练:

增强核心力量,为未来步行打下基础。

5.物理因子治疗:

低频脉冲电刺激,激活肌肉神经,防止废用性萎缩。

6.jpg

李华的愿望很简单:“早点回家,还能开车。”

康复团队将他的目标拆解为“近期气管封管、中期生活自理、长期回归社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他已从“半植物人”进步到能配合简单指令、自主行走,蒋女士(化名)感慨:“没想这么短时间内他能恢复得这么好!”

7.jpg

4月10日,治疗师陪李大叔自如行走

二、康复医学科的“硬核实力”

何成奇教授团队坐镇,技术设备双顶尖

李华的康复奇迹,离不开华西营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强大技术支撑。作为营山县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这里不仅有国内领先的设备, 前沿的专业技术,更有国家级专家团队的全程护航。  

01大咖坐镇:南充市市级专家工作站

2023年9月,南充市市级专家工作站正式落户华西营山医院,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何成奇教授领衔。何成奇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擅长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等高难度领域。团队定期来院坐诊、查房,为像李华这样的复杂病例提供“华西标准”的治疗方案。

9.png

02智能康复设备:2000万投入,县域领先 

科室拥有康复机器人、智能吞咽言语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系统等高端设备,其中“中枢传导通路与姿势控制技术(CPPC)”更是针对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黑科技”。李华的平衡训练正是依托这些设备,实现了高效恢复。

10.jpg

03特色技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全覆盖  

科室融合针灸、针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运动疗法、现代康复训练等传统治疗技术与现代智能康复治疗技术,对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关节痛、中风偏瘫、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等疾病形成独特疗效。何成奇教授团队带来的“康复前移后延”理念,更让康复贯穿疾病治疗全程。  

三、康复医学科使命

让患者“回归生活”

“康复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重建人生。”康复医学科主任伍钰麟介绍到。

如今,李华仍在康复路上努力,他的进步让家人看到了希望。而他的故事,只是康复医学科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  

从生死边缘到重获新生

李华的康复之路诠释了

“医学的温度”与“技术的力量”

康复医学科

不仅是疾病的终点站

更是新生活的起点

(责任编辑:林海南)

联系电话: 监督电话:13311535990 投稿邮箱 chinajcdj@sina.com 蜀ICP备2024088209号-1
中国基层党建网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中 国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