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岷江河畔、催科山下,紧邻流杯池公园的宜宾市三江学校校园里,每天都跃动着朝气蓬勃的音符。当清晨的阳光洒满运动场,孩子们在二十四节气、跳房子、旋转跳跃等趣味运动彩绘上跳跃,其轻盈腾跃的身影与操场边绽放的紫藤花构成了一幅生动美丽的教育图景。这所将“五育并举”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学校,正以崭新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精彩答卷。
一、顶层设计绘就育人蓝图
“教育要像三江之水,滋养生命而不着痕迹。”学校负责人带领团队深研国家政策与两会教育提案,将“健康中国”战略具象化为校本化实施方案。学校专题研究小组完成了《宜宾市三江学校阳光体育改革方案》,构建起“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维育人体系。科学调整的作息时间安排中,阳光大课间40分钟+午间活动20分钟+每节课间休息15分钟的设计,充分给予了孩子们运动时空,让“每天在学校活动不少于2小时”真正落地生根。
二、运动创新激发成长动能
大课间活动打破传统课间操的单一模式,创新设计四大模块:晨光中,师生齐跳自编韵律操,手臂划出的弧线折射着青春活力;操场上,班级方阵踏着激情的节拍奔跑,脚步声激荡着热情的运动情怀;伴着激昂的《弟子规》武术操方阵虎虎生风,一招一式尽显文化自信;伴着核心价值观歌曲的放松环节,则让孩子们在动静转换间学会自我调节。这种“体能训练+文化浸润+心理调适”的复合型课程设计,让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塑造完整生命的重要载体。
三、环境育人润泽生命成长
漫步校园,地面彩绘不仅是运动指南,更成为美育课堂。学校管理团队亲自研究设计学校地面运动彩绘,并带领教师顶着烈日,在操场地面为孩子们绘制出了跳节气,跳房子,旋转跳跃,立定跳远等趣味运动彩绘。美术教师将《二十四节气》化作跳格子图案,体育教师为每个运动彩绘设计分级挑战任务。孩子们在“惊蛰”格子里练习立定跳远,在“冬至”图案上玩转平衡游戏……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在此完美交融。这些有趣好玩的创意彩绘,让每寸土地都成为育人载体,实现了“处处有课程,时时可锻炼”的教育愿景。
四、全员育人凝聚教育合力
在这里,教育者首先是践行者。体育教师每日带领孩子们训练的身影,班主任老师与孩子们比赛跳绳的笑语,构成了最动人的教育图景。这种全员参与、全程陪伴的育人模式,使得体育锻炼不再是孤立的课程,而是融入校园生活的文化基因。
经过坚持不懈的实践,三江学子体质健康合格率提升至98%。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原来跑操时也可以感受诗词的韵律”,“跳房子让我记住了二十四节气”。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表达,印证着五育融合产生的美好化学反应。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于让每个角落都说话。”宜宾市三江学校正是以这样的教育智慧,将操场变成成长乐园,让运动成为综合育人载体。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当五育实现有机融合,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里,每个生命都在拔节生长,向着阳光绽放出最美的姿态。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最生动的注脚。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