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在成都八一骨科医院和南部县中医医院的工作中,接触过许多因骨折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或因奔跑摔倒,或因运动碰撞,稚嫩的手臂、小腿上打着石膏,眼中却依然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儿童骨折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关乎家庭健康教育的课题。
孩子为何容易骨折?
骨骼的“柔软”与“脆弱”
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是骨折的“高发群体”。这并非偶然,青少年的骨骼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柔韧性高、骨膜厚、愈合快。就像春天的柳枝,儿童骨骼在受到外力时可能发生“青枝骨折”——骨头弯曲或部分断裂,而非完全折断。此外,骨骺(骨骼末端的生长区)损伤也是儿童特有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肢体长短不一或畸形。
然而,这种“柔软”也是一把双刃剑。儿童骨膜成骨能力强,骨折后愈合速度远超成人,甚至能通过生长潜力自我矫正轻微畸形。但家长需警惕:若骨折后复位不当或忽视康复,也可能因骨骼过度生长或骨骺损伤埋下隐患。
儿童骨折≠成人缩小版
中医保守治疗显优势
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骨折和大人一样,打石膏就行”。实则不然,儿童前臂骨折多伴有相邻近关节损伤,如果忽视关节损伤的情况可能导致远期功能障碍,儿童骨骺骨折可能会导致停止发育或畸形愈合,这些都是在治疗中需要考虑的,若仅按成人方式固定,可能因忽略关节稳定性导致远期功能障碍。
在南部县中医医院对口支援的2个月里,我接诊了20余例儿童骨折患者,涵盖前臂骨折,肱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等类型。针对儿童骨骼特点,我们多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案。通过轻柔的手法恢复骨骼对位,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外敷,既能避免手术创伤,又能利用儿童强大的自愈能力实现功能恢复。
急救与康复
家长需掌握的关键步骤
应急处理
孩子受伤后,若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应高度怀疑骨折。避免随意移动患肢,可用硬纸板或书本临时固定,并尽快就医。
康复黄金期
骨折愈合后(通常3-6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营养支持
补充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但切忌盲目“补钙”——均衡饮食比保健品更重要。
预防胜于治疗
给家长的实用建议
运动时佩戴护具(如滑轮、球类运动);
避免从高处跳跃或在湿滑地面奔跑;
定期检查家居环境,减少桌椅边角、楼梯等潜在风险。
每一次接诊,我都深切体会到家长面对孩子骨折时的焦虑。但我想说,骨折是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小插曲”,科学的处理能让孩子更快恢复活力。作为医生,我始终相信,医学的初衷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传递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安全奔跑,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踏实而稳健。
温馨提示
成都八一骨科医院郭龙主治医师长期在南部县中医医院开展查房、授课,每周一、三、五上午在门诊2楼6诊室(骨伤科3诊室)坐诊。
咨询电话:0817-5577301
专家简介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