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概要
高县沙河镇自古以来就是美食名镇,素有“千年沙河驿、豆腐食养城”之美誉,遂深挖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禀赋,从“选好豆、磨好浆、成好菜”等豆腐制作工艺中领悟基层治理真招实措,探索“豆腐三步功”(即“三三工作法”)扎实推进社会多元共治和社会管理创新,矛盾纠纷数量逐年下降,治安秩序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实现镇域和谐平安稳定。
二、主要做法
(一)“种豆选豆”建强“三支队伍”,汇聚基层善治力量。一是选优“头雁”队伍。坚持党委书记带头开展平安建设工作,从各政法单位各行业各村(社区)中选取专职律师、心理辅导员、村级带头人等“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信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头人16名,通过精准靶向培训、强化监督管理、落细落实激励关怀等措施,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二是配强“专职”队伍。在政法单位政法干警、专职网格员等基础上,大力推进兼职网格员配备,将“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物业人员、新就业群体等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作为综治队伍补充力量,采取发放话费补助配置兼职网格员21名,履职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义务巡逻队188名,纳入平安志愿积分管理。三是补齐“志愿”队伍。积极组织全省劳动模范骆帮萍、优秀党员、退休干部、热心人士等加入平安建设工作,已成熟“豆腐嬢嬢帮帮团”、“柠檬哥善治队”、“小阳调解室”等志愿团体3个,成员达40余人。今年,奋战在未保工作一线的“豆腐嬢嬢”张付芬荣获宜宾市“平安宣传达人”称号。
“豆腐孃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磨浆煮浆”完善“三项机制”,夯筑乡村善治体系。一是构建功能性党支部联动机制。围绕“党建+政法”工作模式,建立由镇政法委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派出所所长担任支部副书记、平安建设单位为成员的“沙河镇政法联合党支部”,通过工作例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实时开展问题收集、分析研判、调度处置等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政法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联管、联帮、联防”,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其中,针对重精患者服务管理方面,支部探索依托第三方机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采取“三个一”(即:每月一次确诊随访、每月一次会商研判、重点人员“专人专策”)措施,已成功送治12人。二是构建村级“一核三治”管理机制。村(社区)实行“一核三治”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即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开展法治、德治、自治管理,按照“三重两定一随机巡防”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护学行动、整治专项行动、法制宣教、村级评选活动等,推进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构建城乡网格精细联防机制。强化城镇社区“街长+网格长+小区长+楼长”的“四长”联防和农村地区“山湾联防”“十户联防”模式构建群防群治格局,全镇划定微网格580个,设置山湾长580人、村级治安巡逻队暨最小应急单元126人。其中,古驿平安大道常住人口768人,特殊家庭户5人,划定微网格10个,设置兼职楼栋长18人,管理有序、群众友爱、安全和谐,成为镇域内平安建设示范街道。
古驿巡护队开展日常夜间巡逻
(三)“压模成菜”激活“三个阵地”,提升乡村善治效能。一是综合治理中心实战化运行。投资30万占地200平米高标准建成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综合指挥调度中心等“多中心合一”的一体化运行实战化运用的服务平台,设置中心专兼职人员16人“坐班制”服务,做到群众事项“一站式受理服务”、综治事项“一条链指挥调度”、应急事项“一体化联动处置”。二是村级前沿阵地实体化建设。全覆盖建设村级综合治理中心13个,实现雪亮工程、矛盾纠纷一站式平台、视联网等资源整合及综合指挥调度。其中,上古村规范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示范平台,探索构建“163”(1个核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6个载体:小网格、小民主、小服务、小调解、小贤达、小村约;3级联动:村+组+网格)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多年“零上访”、“零命案”,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平安村。三是“五治”融合文化创新推动。沙河镇打造法治文化公园1个、法治文化长廊1个、法治宣传栏14个开展群众普法宣教,依托沙河镇豆腐文化节、和美乡村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平台,开展季度“平安善治积分”兑换活动及年度“三美三优三好”“古驿平安家庭”“诚信商户”“最美志愿者”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治理活力。
三、亮点启示
(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新治理。沙河镇以豆腐美食文化为纽带,形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干部群众主人翁意识的自豪感、融入感、幸福感得以显著体现,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社会面平安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二)新兴团体融入平安大建设。传统平安建设工作更多依赖政法专门力量,但镇村一级专业政法力量薄弱,管控范围广而繁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豆腐文化志愿团体的品牌建立,各类社会团体、志愿团体日渐增多,已成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精细服务融入最后一公里。微网联防机制的构建,一方面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推动基层事务由“为我做主”转化为“我来做主”,另一方面真实补充村级自治综治力量,确保群众矛盾“早倾听、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切实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