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调研组一行在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磊带领下莅临宜宾市李庄中学校开展教育专项调研。本次调研聚焦新时代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发展,围绕教育资源整合、考试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磊,管理五级职员马银军,自考处处长祝青江,信息处处长杨小玲等四川省教育考试院领导,宜宾市教育考试院全体班子成员,翠屏区教育体育局及翠屏区教育考试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宜宾市李庄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杨登林,党总支副书记、校长陈俊林及部分教师代表参与会议。宜宾市教育考试院常务副院长何朝均主持会议。
陈俊林从历史底蕴与创新实践双向切入,向调研组展现了红色基因的现代转化路径。作为抗战时期同济大学等高校内迁办学的承载地,学校不仅承继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家国情怀,更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红色基因+现代教育"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在保持高考本科上线率稳步提升的同时,依托“李庄同济爱国荣校教育基地”,开发出系列红色校本课程,实现教学质量与育人特色的双轨并行。
面对新高考背景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趋势,王廷兵提出问题:李庄中学作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如何构建“学科育人+红色德育”双螺旋模式,既保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又凸显李庄文化抗战特色的育人品牌,实现特色发展与升学质量的双突破。
马银军建议深度挖掘李庄中学与同济大学的历史渊源,发挥“同济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验基地”的优势,联动同济大学共建“李庄-同济育人共同体”,在强基计划、学科营、综合评价录取等赛道提前布局,将红色校本课程转化为高校认可的素养评价成果,让特色资源成为升学“硬实力”。
杨登林建议省教育考试院将外语口试时间提前到3月,以报名点学校设置考点,口试考官实行交叉监考,大大减少新高考连续五天组考工作压力和考生安全管理压力。同时建议考生申请成绩复核方式由原来到“高考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登记”改为“到高考报名中学或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登记”。 对于座谈会上提出的外语口试时间调整、成绩复核流程优化等建议,杨小玲作出积极回应。她表示将认真研究基层学校的实际诉求,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科学统筹组考安排,持续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减轻考生应考负担与基层考务压力,以更人性化、智能化的招考服务助力教育改革。
吴全兴建议省教育考试院对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升级,提高验证终端识别度,增加考场缺考考生后台管理数据。 杨小玲表示技术赋能考试改革是必然方向,省教育考试院将以问题为导向,加快人脸识别系统的迭代升级,同步强化考场数据动态管理能力,用“精准识别”保障“公平组考”,用“智能分析”实现“风险预判”。
张磊在总结发言中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以文化抗战史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高地,以校史资源开发特色研学项目,以高校合作构建拔尖人才培养通道,充分发挥李庄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在特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校地协同育人等方面深化探索。省教育考试院将持续关注基层教育发展需求,加强政策支持与资源协调,共同推动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教育改革成果。
此次调研交流活动成果丰硕。省教育考试院的精准指导与务实支持,不仅为李庄中学特色发展注入“强心剂”,更为宜宾教育现代化转型点亮“领航灯”。随着校地合作深化、考试改革落地、技术赋能提速,李庄中学将助力宜宾教育事业发展,书写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