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长期以来,基层面临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来的沉重负担,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等问题,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办实事、解难题。为基层减负,让实干增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基层减负,减的是不必要的负担,增的是工作的实效。过多的会议、文件和报表,不仅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导致工作重心偏移,无法真正深入群众、服务群众。通过精简文件会议,减少不必要的督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走村入户、倾听民声、解决民忧,把工作做到实处,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为基层减负,要从根源上治理形式主义。一些上级部门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看似重视工作,实则是推卸责任、不愿担当。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导向,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不是表面的形式和过程。同时,要加强对上级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对那些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
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降标准,而是要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担当作为。在减少负担的同时,要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包括赋予更多的自主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等。让广大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为基层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基层减负,是对基层干部的关爱,也是对基层工作的尊重。只有让基层干部摆脱无谓的负担,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征程上,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实干在基层蔚然成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