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落实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做到“立”心于人民、“立”稳于实际、“立”足于未来,助力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立”稳于实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全局高度和发展现状,为我们阐述了为什么“改”和怎样“改”,如今,我国改革已突进“深水区”,所含盖的内容之广、部署的任务之全、改革的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唯有坚持稳中求进、不破不立,改革才能稳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紧盯目标抓改革,只有调研于实际、谋划于实际、行动于实际,立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才能在改革做到事半功倍。
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立”足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时代,我们在党的掌舵领航下蓄力前行。立于当下,着眼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敢于动真碰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直面难题,做到在思想上先思考,不断厘清改革思路,廓清改革发展迷雾,因地制宜优化改革方案,突出改革重点,学习先进经验,久久为功抓改革,抓实关键、精准发力,切实将改革落在痛点、破在难点。
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立”心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一直都书写在党的心中,践行在党的每一步,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教育、医疗、安全,我们党始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伟大征途中沉下身子、以实措暖民心。新时代改革任务愈加艰巨,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走好群众路线,才能让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