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在乡镇地区的普及,充电安全问题已成为悬在群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传统充电方式暴露出的线路老化、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在2022年已造成乡镇地区电动车火灾事故占比达全年火灾总量的38%。罗场镇于2024年建成的5个非集中电动自行车充电站,不仅大大降低了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更催生了便民服务新业态,为破解乡镇充电难题提供了创新样本。
安全防线前移,织密民生防护网。 罗场镇充电设施的设置带动了群众安全意识的提升。每个充电点位都成为消防安全宣传的微课堂,通过充电站张贴的宣传标语,使村民安全充电知识知晓率大大提升。这种“充电即教育”的模式,让安全理念随着日常行为自然渗透。
非集中式充电站建设展现的,不仅是设施形态的改变,更是基层治理智慧的创新。当充电桩成为安全守护者、便民连接器、经济催化剂,乡村振兴便有了具象化的载体。这种“小设施大民生”的实践启示我们:基层治理的创新,要始终着眼群众生活的细枝末节,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实现治理效能的整体跃升。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这样的“民生新基建”必将释放更大能量,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夏琴)